English

“万虎”遗愿终须偿

1998-02-17 来源:光明日报 戚发轫 朱毅麟 我有话说

距今约400年前,一位名叫“万虎”的中国人为尝试乘火箭飞天而勇敢献身。自1960年4月加加林首次绕地球运行一圈以来,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航天员登上过太空。中国人何时能登天?

美国的航天飞机代表着载人航天的新突破,自1981年以来,已经成功地进行了84次飞行。

前苏联—俄罗斯建立的“和平号”空间站,则为人在太空长期生活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该站1986年2月上天,至今已在轨道上工作了11个年头,超期服役5年。

世界载人航天的新目标是建立国际空间站。国际空间站是美国在1984年发起的。起初取名为“自由号”,由美国、欧洲空间局、日本、加拿大四家联合建造。1993年俄罗斯加盟,成为主力合作伙伴。

国际空间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载人航天器。它由长88米的主桁架、功能货舱、服务舱、生活舱、6个实验舱和2个节点舱等组成,总重量达到415吨,运行在离地面350公里的轨道上。正式建造将从1998年6月开始发射第一个舱体———功能货舱。以后将按计划,陆续把各个舱体、桁架、太阳电池翼、机械臂以及其他部件运送到轨道上进行装配。1999年5月,美国实验舱装配完成后即可开始科学实验活动。整个空间站预计在2003年全部建成。

国际空间站的充压舱的总容积为1200立方米,相当于两架747喷气式客机座舱的容积,太阳电池翼可发出110千瓦的电力,可供6人同时工作、生活。国际空间站的设计寿命为10年,主要用于进行空间生命科学、材料制备、微重力研究等科学实验,特别是研究人对长期(半年以上)空间环境条件的适应性,为未来航天员远征火星创造条件。

发射载人航天器的能力我们已经基本具备,而研制载人航天器尚需作出巨大努力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主要的空间技术发展中心,承担未来载人航天器的研制任务,责无旁贷。

研制载人航天器最主要的要求是保证航天员安全上天,安全返回。虽然我国早已掌握了卫星返回技术,但卫星返回舱的重量只有几百公斤,而载人座舱重达几吨;载人座舱返回再入大气层的路径长,受空气动力加热十分严重,要采取先进的防热措施等。

近年来,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准备工作已经起步,相信在新世纪曙光的照耀下,中国的航天神舟定会扬帆在茫茫的宇宙中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